诗词格律

来自牛奶河Wiki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第三是对仗。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曲赋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称为押韵。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又叫合辙。

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韵母。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平仄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合称“平上去入”。诗词中平仄运用的格式,称为格律。

在普通话中入声消失,入声归入其他三调中,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的平仄会有错误。

  1. 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仍是去声
  4. 入声,短促的调子

凡韵尾是 -n 或 -ng 的字,不会是入声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等地,ai、ei、ao、ou 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区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区(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平仄简表

  1.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2.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3.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4.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5. 对联:(联尾)上仄下平
如: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前两行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仗

清朝进士邵陵车万育所著的《声律启蒙》是关于韵律学习的启蒙读物。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