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40行: | 第40行: | ||
# [https://baike.baidu.com/item/三国演义 百度:三国演义] | # [https://baike.baidu.com/item/三国演义 百度:三国演义] | ||
[[分类:Article]] | |||
[[分类:文学]] | |||
[[分类:中国文学]] |
2023年1月28日 (六) 22:26的版本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依据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及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所进行的加工再创作。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共计 120 回,64 万字。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自问世以来,取材于它的各类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它的巨大影响力,以至于使艺术的真实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传说
《三国志演义》与《三国演义》,都不是罗贯中原作的名称,而是在小说流传的过程中出现的。前者见于明代周弘祖的《古今书刻》,相沿已久;后者则见于清代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它们各自从一定角度反映了《三国》的特点。入清以后,毛评本多用《四大奇书第一种》或者《第一才子书》的名目,后来便逐渐出现了《三国演义》的新命名。这个名字在清代还并不很普及,直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中国古典小说整理本,其中该书便名为《三国演义》,这个名字才最终定型,成为这部作品的通名。
与其他世代累积型的章回小说一样,《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学术界是个尚存争议的问题。明清时期,人们倾向于认为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与此同时,也有作者为王实甫的说法。“王实甫之说”至今没有得到证实,“罗作之说”一直较为盛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又出现了否定罗贯中为作者的提法。
《三国演义》的具体成书时间有争议,但《三国演义》并不是某一个作者的单独创作,而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各个社会阶层、特别是广大民众长期传讲演说的结果,参与创作的作者不计其数。即使有一个最后的整理加下写定者,他也只是这众多创作者中的一个。仅就现有文献记载和现存版本情况来看,《三国演义》被刊刻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是从明中叶开始,它的社会影响也是从明中叶开始。
内容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